基督徒能不能吃拜過的東西?

永康好消息基督教會,高以諾牧師的分享哥林多前書 八、十兩章經文是許多人關切的議題:基督徒能不能吃拜過的東西?

經文背景:
保羅之所以提到這個議題,是因為哥林多當地市場的食物,許多都是先拜過後流入市場販賣的,所以那裡的基督徒所買的食物有很高機率是「拜過的」,因此保羅在此帶領他們對祭偶像之食物有正確的認識,並且也在之後第10章針對此議題作補充,以下整理保羅的教導:

1.可吃祭拜過食物的論述-

哥林多前書
8:4論到喫祭偶像之物、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麼.也知道 神只有一位、再沒有別的 神。
10:25凡市上所賣的、你們只管喫、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. 
10:26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、都屬乎主。

我們要認識,因為偶像不是神、不算什麼,而一切食物都是主所創造的,因此把主所造的食物拿去拜這些不算什麼的「假神」,並不會讓食物產生什麼變化與能力,它們就是造物主所造的,因此若在私下或者不曉得所吃的食物是否是拜過偶像的,我們都可以吃。

2.不可吃的情況-

a.參與祭祀偶像祭典後的吃喝:

「10:20我乃是說、外邦人所獻的祭、是祭鬼、不是祭 神.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。10:21你們不能喝主的杯、又喝鬼的杯.不能喫主的筵席、又喫鬼的筵席。」

祭祀祭典後的食物不吃,也告誡我們不去參與偶像祭典,因為我們只能與主同坐席

b.用餐時被告之有祭偶像之物:

「10:28若有人對你們說、這是獻過祭的物、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、並為良心的緣故、不喫。」

如果在用餐時,有人說了「這是祭拜的食物」,我們就不吃,因為這些人可能有兩類:基督徒、外邦人;面對基督徒,他們可能心裡軟弱,沒有前面對於「偶像不是神」這樣的認識,因此我們吃了,他們就跌倒了;而面對外邦人,這無形中如同信仰上的「妥協」,因為我們沒有在當中將自己「分別出來」,因此我們選擇不吃,又或者我們食用沒有拜過的「備品」,在飲食中為主作見證!

從保羅的教導對現今的我們來看,我們能不吃是最好的,因為我們現在市面的食物並非如同當時哥林多的景況,我們所遇見的拜偶像之物,都是我們知道的,例如家人拜過後給我們吃、或者直接在廟會結束後的食物,這也提醒我們不要去參與民間信仰的平安宴、神明壽宴,因為參與的動作如同對外邦神的認同一樣;我的奶奶是乩童,小時候常會帶這樣的時給我們吃,當然她是出於對我們的愛,因此我們先向她表達謝意,但也表達我們的身份,感謝主在溝通後,奶奶每次買拜拜的東西前,都會先買一份一樣的,但是不去拜,之後再給我們吃;我們都身處在民間信仰為大家信仰的台灣,求主幫助我們有智慧與家人溝通,讓我們的身份在當中被「分別為聖」,透過飲食不使人跌倒,也為主做見證!

踏光而行-暗室之后蔡蘇娟

激勵人的福音影集踏光而行——暗室之后《蔡蘇娟》影視紀錄片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PQR-wMROy4

蔡蘇娟為中國所作禱詞

寫於南京

啊,古老的中國

四千年來山河如昔

你的榮耀在智慧中蘊育

古聖先賢流芳百世

啊,中國,我們都愛你

我們求主,使國人能見

真理知識全出於祢

奉耶穌的名禱告 阿們

抉擇

1.如果神都已經安排好劇本,神憑甚麼審判世人呢?
2.如果神都已預定好結局,我們還需要警醒禱告嗎?
3.如果神什麼都能,為什麼要託付這麼多美好聖工給人呢?

這不是神學論述,而是幾個自我省思的好問題。很多神學的問題,世人已經討論了好幾百年,沒有定論,因很多的論述,似乎再找法律漏洞或是在為自己找辯護。

在羅馬書第一章中提到:19 神的事情,人所能知道的,原顯明在人心裡,因為 神已經給他們顯明。20自從造天地以來,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。

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,卻不當做神榮耀他,也不感謝他,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,無知的心就昏暗了。 自稱為聰明,反成了愚拙, 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,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、走獸、昆蟲的樣式。」(羅1:21-23 )

神的預知並不代表人不用負責。
神的預定並不代表人不用參與。
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並不矛盾。

人的抉擇: 
神在今生對一個人所能施加的最大審判,就是把他交在他自己所誇耀的自由意志的手中。因為神給人自由意志,有選擇的自由,走神的道路是我們刻意的選擇,是我們心裡的決定。神早已預備,加上我們有抓住機會回應呼召,神早已預備道路,加上我們刻意走在這道路上,加入神的團隊,  進到神的工作中。

申命記30章:15「看哪,我今日將生與福,死與禍,陳明在你面前。16吩咐你愛耶和華─你的 神,遵行他的道,謹守他的誡命、律例、典章,使你可以存活,人數增多,耶和華─你 神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。

5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,為自己積蓄忿怒,以致 神震怒,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。6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。7凡恆心行善、尋求榮耀、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,就以永生報應他們;(羅馬書: 第二章)

結論:神的心意是願人人得救,神讓人人有機會參與在祂的計畫、在祂的旨意裡、進到祂的心意裡。願我們成為祂計劃的一部分,願我們成為神美好圖畫的那一小塊拼圖。

有一個孩童

讀經:31所以,你們或吃或喝,無論做甚麼,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。(哥林多前書10:31),

31 「天國就像一粒芥菜種,人把它種在田裡。 32 它雖然是種子中最小的,卻長得比其他蔬菜都大,並且長成一棵樹,天空的飛鳥也來棲息。」(馬太福音13:31-32)

思想:孩童五餅二魚全然的奉獻,基甸會免費送聖經的奉獻,不要小看我們微小的奉獻。

禱告:主我們感謝你,在2000年前有一個孩童,帶著五個大麥餅、兩條魚,耶穌接過來,祝謝了,就餵飽5000人,這孩子的全然微小的奉獻,在你手中,卻成為多人的祝福,現在這個世代,我們相信你一樣行神蹟,今天我們看到基甸會,創辦人 約翰‧H‧尼克森、撒母耳‧E‧希耳、及威耳‧J‧奈茲,他們全然的奉獻,全球共約200個會員國及25萬名會員,已贈送超過26億本聖經!在全球餵飽無數心靈飢渴的人,我們要效法這樣的奉獻,全然交在你手中,就成為多人的祝福,使用我們每一個人的奉獻,使用我們的教會,使用基甸會送出的每一本聖經,都成為祝福,交在你手中,主親自祝謝、祝福、成全在其中,禱告感謝奉主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。20250525司獻禱告。

每一個主日,每一個聚會都帶著一種期待,期待與神相聚、期待自己和孩子能更靠近耶穌,期待得著神的幫助、安慰,或是期待著神的醫治,帶著期待與盼望來到每一個大大小小的聚會中,在這過程中也持續禱告。每一位参加2025亞太的大夥伴們,你對42屆亞太有甚麼期待嗎?把你的期待寫在心裡,面向著耶穌禱告,為亞太聚會禱告,為孩子們禱告,讓孩子到耶穌那裡,被耶穌摸著,我們每一位夥伴也是如此,奉耶穌的名禱告,阿們。202504為聚會禱告。

小組團契

一般教會中團契、小組和主日聚會的差別是什麼?
團契通常以年齡層來命名︰如青少團契,大專團契,社青團契,長青團契等。小組通常以族群或事工來分組︰如查經小組,關懷小組,弟兄小組或夫妻小組等。

小組聚會和主日聚會或是查經班比較不一樣,主日中更多的與神連結、領受信息和事奉神,查經班中更多的考察和辯論真理,小組中則是與人連結,更多的安慰、造就、勸勉、激勵和彼此代禱,也是強調愛和包容,彼此分工,做家事,真心彼此接待,也彼此敞開,像一個小家族,這樣連結力比較強,所以比較沒有固定的聚會形式,有時候會彼此踩雷,有人愛哭、有人愛說、有人愛鬧、有人愛吃、有相愛、有成長,就是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。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。還有的事,就是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要有團契小組生活。202505

我在哪裡?

神阿!
你創造萬有,卻派人治理。
你統管萬有,卻給人自由。
你供應萬有,也使人成為美好。

但那惡者,
欺騙誘惑人,
控制脅迫人,
恐嚇人,收買人。

神阿 你看不著,摸不到,參不透。
唯有道成了肉身,居住在我們中間。
我們看到了他的榮耀,正是從父而來的獨生子耶穌的榮耀,充滿了恩典和真理。
神啊 你的道,奇哉 !奧哉 !美哉!

那沒看見就選擇信你的人,真的是有福的,
沒有聖誕老公公,只有愛我的主耶穌和到處報佳音的信使們。

如果聖經中最常出現的應許是―神與你同在。
為何,總是難以發現她的存在?

神,隱匿了嗎?
不,他在。

神,沉默了嗎?
不,他已給答案。

神,需要祢的時候,祢在哪裡?
其實,他比你想像得還要靠近!

創世記中很好的五個問題。
一、那一位創造你並使你存活的神問:你在哪裡?
二、你犯罪得罪了的神問:你在哪裡?
三、你所躲避的神問:你在哪裡?
四、你必須向祂負責的神問:你在哪裡?
五、愛你並尋找你的神問:你在哪裡?

敬拜本質

詩篇100(稱謝詩)
1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!2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,當來向他歌唱!3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 神!我們是他造的,也是屬他的;我們是他的民,也是他草場的羊。4當稱謝進入他的門;當讚美進入他的院。當感謝他,稱頌他的名!5因為耶和華本為善。他的慈愛存到永遠;他的信實直到萬代。

敬拜的進程
1.朝向(歡呼) => 2.事奉 => 3.歌唱 => 4.曉得 => 5.進入 => 6.感謝稱頌 => 7.神的本質

1. 朝向:敬拜起於轉向神,全地都當歡呼,是召集,是聚焦,是方向的確立。
2. 事奉:敬拜不是旁觀,而是全人、全會眾參與事奉神。
3. 歌唱:用心靈誠實的聲音,宣告,當我們全心投入,心就被帶動。
4. 曉得:(知道祂是神)是人靈裡的覺醒,是敬拜關鍵的轉折,聲音會有恩膏。
5. 進入:從外院進入內院,進到更深之處,從外顯的聲音進到內在、或進到屬靈領域。
6. 感謝稱頌:或在聖靈的江河中,或從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,或從心靈深處發出感謝、讚美的聲音。
7.  在神的同在(本質)裡,與祂交通,或領受生命的活水,或釋放神的全能,或領受差遣。

奧古斯丁:「你造我們是為了你,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懷中,便不會安寧。誰追尋主,就將贊頌主,因為追尋主,就會獲得主,獲得主,也就會贊頌主。」
當用詩章、頌詞、靈歌彼此對說,口唱心和地讚美主。(弗5:18-19)
叫人活著的乃是靈,肉體是無益的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,就是生命。(約6:63)

16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,帕子就幾時除去了。17主就是那靈;主的靈在哪裡,那裡就得以自由。18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,好像從鏡子裡返照,就變成主的形狀,榮上加榮,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。(哥林多後書3:16-18)


註記:
1.大衛是一個敬拜的人
2.大衛本身是作詩的人
3.大衛是爭戰的勇士
4.用各樣的形式來敬拜神
5.用各樣的樂器來敬拜神
6.用極大的聲音來讚美神
7.建立敬拜團隊來敬拜神

聖經詩歌智慧書


《約伯記》:信仰辯白書
《詩篇》:禱告書
《箴言》:家書 
《傳道書》:傳道書(同名)
《雅歌》:情書


AI GPT原始格式,保持對仗風格
《約伯記》:信仰的吶喊。
《詩 篇》:情感的抒發。
《箴 言》:智慧的啟迪。
《傳道書》:心靈的省思。
《雅 歌》:愛的渴求聲。

AI GPT文藝抒情版
《約伯記》是痛苦中信仰的呼喊,在苦難裡尋求神的回應。
《詩篇》是靈魂的詠嘆,情感在字句間奔流。
《箴言》蘊含世間智慧,是生活的明燈與導師。
《傳道書》道出人生虛空,引人深思心靈與存在的意義。
《雅歌》則以詩意描繪愛的渴望,是靈與愛的親密對話。

AI GPT精簡條列版
《約伯記》:苦難中的信仰探問。
《詩篇》:情感與敬拜的詩歌。
《箴言》:智慧與人生的指引。
《傳道書》:存在與虛空的省思。
《雅歌》:愛與渴望的情書。

有人說聖經是一本情書,是神對世人愛的情書,有人說聖經是一本家書,是父親寫給孩子的勸勉書,有人說聖經是一本智慧書,傳承跨世代的智慧,有人說聖經是一本歷史書,記載人類的血淚教訓,有人說聖經是一本人生使用手冊,從出生到死亡都適用,有人說聖經是一本心靈雞湯,怎麼讀都可飽足,ChatGPT 說聖經是一本最多人讀的書,聖經是一本永不改變的書,怎麼會這麼神?實在是忍不住要推薦這本好書給大家。

詩篇的分類

《詩篇米大示》(Midrash on the Psalms),編纂於主後第九世紀,證實了詩篇的五重區分,並提出五卷律法書(Torah;「妥拉」)。我們無法確定這是何時形成的,它很可能是詩篇早期的編排特色,每一卷詩篇最後都以頌讚做結束,這樣的分類讓我們有更多的認識和使用詩篇。

創世紀:    論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神對人的規範。
出埃及記:論以色列的得贖 —————神選民呼求拯救、蒙救。
利未記:    論以色列的聖所————— 聖民在聖所中事奉神。
民數記:    論以色列在曠野之經歷—— 由曠野到迦南。
申命記:    論以色列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神的律法,重申律法之精要。

詩篇卷一(1-41篇):      論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人的福樂在於遵命。
詩篇卷二(42-72篇):    論信徒得贖————— 信徒在苦難中蒙拯救。
詩篇卷三(73-89篇):    論神殿——————— 聖徒在聖所中蒙福。
詩篇卷四(90-106篇):  論信徒得救後生活—— 從曠野到安息。
詩篇卷五(107-150篇):論神的話—————— 神的道成為門徒生命的中心。

詩篇第一卷,從第1到41篇。詩篇第 1 篇中完美男人的形象開始,就像創世紀以伊甸園中的人一樣。然後在詩篇 2 篇中人類的反叛。這一卷書中描繪上帝在尋找人類,就像他在伊甸園中所做的那樣,耶和華 神呼喚那人,對他說:「你在哪裡?」。因為神的愛,神也願意饒恕,便設下了拯救:「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;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,也彼此為仇。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;你要傷他的腳跟。」(創世記三章15節)第一次宣告救贖主的來臨,祂是女人的後裔,就是主耶穌基督,為我們的罪受死的代罪羔羊。

詩篇的第二卷, 即第42到72篇,對應於摩西五經中的出埃及記,這是一段生命的啟程。如出埃及記講述了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囚禁的故事,悲傷、束縛和罪惡的奴役,然後上帝以祂的力量拯救他們、將他們帶出埃,當中有五首大衛的金詩,詩篇 56是神帶領脫離死亡,詩篇 57心要堅定,靈醒起,不朽壞,詩篇 58神必審判,詩篇 59是征戰,詩篇 60是得勝的宣告。

詩篇第三卷,即第 73至 89 篇,與利未記相對應。利未記是一本關於敬拜會幕的書,它揭示了當人們來到上帝面前時上帝是什麼樣的,以及人在上帝面前是什麼樣的。

詩篇第 90 至 106 篇構成第四卷書,與民數記(曠野之書)平行。在這卷書中你會發現勝利與毀滅性的失敗交替出現。正如我們的經歷一樣,上帝介入並將以色列人從沙漠中拯救出來,用神蹟滿足了他們的需要,用天上的嗎哪餵養他們,為他們打開岩石讓水流出,然後以色列人因抱怨並陷入失敗。詩篇90是神人摩西的祈禱。

詩篇第五卷,從107至 150 篇,與申命記相對應,像是基督徒在神裡面新的領受。這卷詩篇裡描繪了一個已經走到了一個美好的境地,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。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感恩和讚美。自始至終都發出勝利的音符,最後的部分則是不斷的「哈利路亞,讚美主!」那是一種生命的特質,一直持續到永遠。

總結:不論你現在的處竟和光景如何,總能找到一兩篇詩篇成為你的幫助和禱告。

耶穌很生氣

耶穌真的很生氣:
1.耶穌生氣把聖殿當做買賣的地方。
買賣是一樁交易,即買賣雙方對金錢、物品及服務之間進行的交換行為。我們也是神的殿,神的靈住在我們裡面,我奉獻多一點,讓我賺多點錢或是名聲,耶穌真的很生氣。
2.耶穌生氣法利賽人。
3.還有耶穌生氣什麼???

經文:13 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,要耶穌摸他們,門徒便責備那些人。14 耶穌看見就惱怒,對門徒說:「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,不要禁止他們;因為在 神國的,正是這樣的人。15 我實在告訴你們,凡要承受 神國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斷不能進去。」16 於是抱著小孩子,給他們按手,為他們祝福。(馬可福音10:13~16 ,以上是高牧師在啟發課程的分享)

(以下是GPT的整理)
這段經文確實顯示耶穌「惱怒」(原文希臘文 aganakteō,帶有強烈情緒的義憤),也讓我們看到耶穌的情感不是冷靜疏離的,而是充滿真實、義與愛的表露。

耶穌在福音書中幾次表現出「憤怒」或「極度義憤」的情境,不是出於私慾,而是出於對神的聖潔、公義與人受壓迫的深憐憫:
1️⃣ 聖殿變成賊窩 – 對敬拜的褻瀆(馬太 21:12–13;馬可 11:15–17)
「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,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!」
耶穌憤怒的潔淨聖殿,顯出祂對神家敬拜聖潔的本質。

2️⃣ 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 – 對宗教虛偽的憤怒(馬太 23章)
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」(馬太23:27)
耶穌連續七次宣告「有禍了」,針對他們教導人卻不自己遵守,外表敬虔內裡敗壞。

3️⃣ 門徒攔阻小孩 – 對人排擠弱者的惱怒(馬可 10:13–16)
「耶穌看見就惱怒……因為在神國的,正是這樣的人。」
耶穌珍視孩子單純、信靠的心,生氣的是門徒阻止人親近神。

4️⃣ 安息日醫治爭議 – 對人心剛硬的憤怒(馬可 3:1–6)
「耶穌怒目看他們,憂愁他們的心剛硬。」
他們寧可守外在律法,也不願伸手幫助苦難中的人,耶穌對這樣的冷漠感到憤怒又悲傷。

5️⃣ 對拉撒路死後哀哭人群的激動(約翰福音11:33,38)
「耶穌心裡悲歎,又甚憂愁(新譯本:心裡非常悲傷,十分激動)……」
耶穌對死亡、對罪造成的破壞以及眾人的絕望深感震撼,情緒上是極深的反應。

總結:耶穌的強烈情緒是出於什麼?
1宗教領袖(法利賽人) – 假冒為善、壓制人、濫用律法:神恨惡虛偽與操控。
2買賣者與聖殿使用者 – 將敬拜之地變成謀利工具:敬拜應該聖潔、誠實。
3門徒與攔阻小孩的人 – 不讓人親近神、輕視弱小者:神國是為謙卑人預備的。
4敵對者的不憐憫與剛硬 – 寧守律法而忽略憐憫:憐憫勝於祭祀。
5死亡與罪帶來的破壞 – 對失落世界的痛恨:神恨惡罪,但愛人到底。

瑪拉基的啟示

瑪拉基是耶和華神的先知,也是舊約聖經最後一卷瑪拉基書的作者,按希伯來文的原意,瑪拉基是「 我的使者 」的意思,本書中要啟示什麼呢? <神的使者> 主耶穌在傳道的最後那個晚上,與門徒一起拿起餅和酒,舉起杯說:「這是我立約的血。」(太26:28) 立約的使者 就是主耶穌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