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沒有一個民族比猶太人更重視教育,其中教育的最大意義就是認識和愛他們的上帝。傳統猶太人的家庭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背誦舊約聖經的申6:4-5,稱為Shema,字義是「聽」。父親教導孩童從小背誦申33:4。至於申6:7的「殷勤教訓你的兒女」則成為父母在家教育衷心!教育孩子是塑造一個生命,必須對上帝負責,而傳統的家庭教育更是父親的專職、父親的專職、父親的專職。
猶太人父親是負責教導孩子的理性思維,例如猶太的孩子會念許多的猶太經典,當唸到不懂的地方,猶太的孩子會請教父親,因為父親扮演著啟迪孩子智慧的角色,教導孩子動善用工具,訓練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,帶領孩子從小開始培養社交能力,不讓孩子宅在家,父親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個榜樣、一家之主,也是家中權柄的代表。
而母親則是負責孩子的感性思維,例如孩子的同理心,孩子的人際關係等等柔性內在的素養。所以當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糾紛的時候,或是與最好的朋友發生爭執的時候,通常會找媽媽傾訴。母親也和孩子常常約會,帶領孩子學會享受生命,培養優雅,活出生命的美德。
有一本不錯的書,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,作者是沙拉‧伊麥斯,書中提到3種力,生存力、意志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生存力:有償生活機制,讓孩子懂得「不勞無獲」。
華人媽媽: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,家務等瑣事會佔去孩子讀書的時間與專注力。猶太媽媽:身為家中成員,孩子應分擔家務,家事可以培養責任感、學習做事的方法,鍛鍊孩子的綜合管理能力。
意志力:延遲滿足,別急著讓孩子吃棉花糖。
華人媽媽:在能力範圍,應滿足孩子的需求,孩子感受爸媽的付出與愛,才有足夠安全感。猶太媽媽:深知「欲望無窮」的道理,教孩子以勞力換取想要的東西,訓練孩子在延後享受中磨練意志及對人生的期許,孩子變得更有彈性,學習更有耐心。
解決問題的能力:撤退一步,學會放手不放任。
華人媽媽:智能開發要趁早!家長要緊盯孩子的學習,帶他上補習班,回家後陪他寫作業、練才藝。猶太媽媽:父母退居二線,鼓勵孩子挺身而出,尋找自己的興趣與人生目標,讓願景激發孩子自發學習的意願。
中國教育衷心是「孟母三遷、孝順父母、光宗耀祖」,然而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有句名言:「孩子的事,讓他自己解決,若父母過分呵護,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信。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絕對沒有獨立的人格,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。」猶太名人馬克思(Karl Marx)也曾說:「人要學會走路,也要學會摔跤,而且只有經過摔跤,他才能學會走路。」
教育兒女對於猶太父母,是上帝賦予的使命,絕對不會假手他人。沒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!生養孩子是使命也是塑造生命,是遵守上帝的盟約,這一切都必須對上帝負責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