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創世紀認識天父的心意:
人類生命的本質、宇宙的起源這都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問題,然而人如果沒有發現神,人永遠找不到答案。創世記揭示了人類生命的關鍵,包括物質宇宙和我們自身本質的奧秘,就是無形的精神領域(靈界)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透過研究自然科學來認識自己、宇宙和上帝。
創世記的第一句話:「起初,上帝創造了天地」。
創世記三個主要關係:神、人、天地。
創世記五個重要的角色:亞當、以諾、挪亞、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和約瑟。
創世記的最後以「棺木」做結尾。
創世記的最後以「棺木」做結尾。
創世記主要信息:神要與人同居,神看著是好的,安心了。
人「心」起初的本質是追求正義、和平、喜樂,但很不幸的,因為離了神就變成了追求自我辯護、為了公平變成忿忿不平、為了滿足而追求爽樂,變成快行獨峰駝,狂奔亂走,世界到處都是戰爭。
全人類一直在追求(居住)正義、世界和平、民主自由或是生活的喜樂,人類試著以自然科學或是以文憑掛帥的教育,來改善這一切的缺乏,然而這無疑都是廉價的替代品。羅馬書十四章說:“神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” 人類的一切問題都要回到神起初創造人的本意,啟示錄最後說:「看哪,神的帳幕在人間。他要與人同住」,神看著是好的,第七日神就安息了。
一個危險的趨勢:(永康好消息教會高師母)
今天,即使是基督徒父母也常以為,自己對兒女的愛遠超過於對神的愛,因而照著自己的期盼卻忽視了神的心意;關注兒女的學術成就和才藝表現,過於屬靈生命的塑造。再看當代社會環境,包括大學,尤其是學校的學術環境,都趨於自由化和世俗化,甚至是朝向反《聖經》和敵基督的方向發展。這就造成了許多敬虔基督徒之家庭的後代,經過了四年大學教育後,放棄了純正的信仰,成為失落的一代。
但願聖經祭司以利的失敗,成為我們的提醒,要明白父母的愛再大還是有限,避免重蹈他的覆轍。從小培養兒女在主裡的信心和愛心,使他們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也不偏離,父母才會真的安心。為兒女禱告時,多尋求神對他們的心意,更好地將他們交託給神。在幫助兒女選擇大學時,避免唯學校排名是瞻,不僅 讓兒女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,更讓他們成為對神的國有用的人。主耶穌:離了主,就不能做什麼了! 要常常來記住耶穌的提醒! 阿們!Now,知道我們的孩子在那裏? 我們真的放心嗎?(永康好消息教會高師母)
挪亞是個經歷過死亡的人,在毀滅的洪水中他被保存在方舟裡,經過全地審判之水,進入一個新世界、新生命。身為基督徒,生命的開始就是出死入生住在基督裡,就像挪亞在洪水中所做的那樣。亞伯拉罕教導我們因信稱義,這是一個憑信心生活的人。以撒是一幅關於兒子身分的美麗圖畫,順服天父以至於死,像基督神兒子的身分。雅各破碎的生命、跛行的餘生,得著長子的祝福?至今全球都還在述說見證以色列這個名子。約瑟得榮耀、得生命的冠冕。
永康好消息20周年野外禮拜領受心得是:我們都該效法基督,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,進到神榮耀(基督)的教會。在教會(基督)裡,效法挪亞帶著全家,進到那得救的方舟,效法亞伯拉罕帶領家族憑著信心生活,效法以撒在家(教會)裡順服神的話語和權柄,效法雅各在世界經歷生命的破碎和得勝,效法約瑟得生命榮耀的冠冕。我們能,因我們持續在教會(基督)裡,持續效法榮耀的基督而行。
教會是一個有關全會眾成聖的故事和過程,事實上,很多人會在利未記或是民數記中離去了,或是停滯不前,或是新世代的興起就像約書亞,或是無法傳承就像祭司以利的失敗,這是會眾成聖的過程,時時想起屬靈長輩的叮嚀,不管怎樣,不要離開主,不要離開教會,為的就是不要讓我們死在曠野中,成聖過程中很不容易,就像利未記和民數記不好讀一樣,帶領會眾的牧者更加不容易,承受更多的擔子。然而我們自己在忍耐中,可以生老練以至於成為聖潔、整全、全備,可以回應主的愛。耶穌也將這些事告訴我們了,就是要叫我們在耶穌裡面有平安。在世上,你們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
創世記最後以「棺木」做結尾,約瑟的棺木持續向下個世代說話,就像更生人哀聰文,因著母親的愛,母親對主的愛,雖然母親回天家了,仍然繼續激勵著這回家的浪子在教會中找回母親的記憶,來勝過毒品的誘惑,以至於堅持在這成聖的過程中。棺木也代表著唯有人的老我死去,才有可能出死入生,新生命的開始。耶穌是我們永恆的盼望,相信還有一天我們都要復活,如同約瑟,因我們的盼望遠大於棺木裡的骸骨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