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創世紀認識天父的心意(一)

從創世紀認識天父的心意:
人類生命的本質、宇宙的起源這都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問題,然而人如果沒有發現神,人永遠找不到答案。創世記揭示了人類生命的關鍵,包括物質宇宙和我們自身本質的奧秘,就是無形的精神領域(靈界)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透過研究自然科學來認識自己、宇宙和上帝。

創世記的第一句話:「起初,上帝創造了天地」。
創世記三個主要關係:神、人、天地。
創世記五個重要的角色:亞當、以諾、挪亞、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和約瑟。
創世記的最後以「棺木」做結尾。
創世記主要信息:神要與人同居,神看著是好的,安心了。

人「心」起初的本質是追求正義和平喜樂,但很不幸的,因為離了神就變成了追求自我辯護、為了公平變成忿忿不平、為了滿足而追求爽樂,變成快行獨峰駝,狂奔亂走,世界到處都是戰爭。

全人類一直在追求(居住)正義、世界和平、民主自由或是生活的喜樂,人類試著以自然科學或是以文憑掛帥的教育,來改善這一切的缺乏,然而這無疑都是廉價的替代品。羅馬書十四章說:“神的國不在乎吃喝,只在乎公義、和平,並聖靈中的喜樂。” 人類的一切問題都要回到神起初創造人的本意,啟示錄最後說:「看哪,神的帳幕在人間。他要與人同住」,神看著是好的,第七日神就安息了。

向耶穌學習在權威扁平時代中的牧養

向耶穌學習在權威扁平時代中的牧養(劉志良)2023.11.11
November 10, 2023
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3.11.11
劉志良
 
很多人認為,現今世代權威扁平,是因為人不再尊重長輩與領導了。晚輩並不會因對方是家庭或社群長輩而尊敬、順服,下屬也不只因某人是上司或組織領導而聽從指揮。慣於家長式帶領的人,對此感到渾身不自在,認為權威受到威脅,更會慨嘆:“一代不如一代!”教會身處這權威扁平的時代,牧養工作自然也面對新的挑戰。例如,會眾不再無言順服,而是要求公平、理據和體諒。那麼,教會應當如何勝過挑戰、克服困難、促進溝通呢?
 
一、透徹理解聖經
1. 帶著權柄的教導
耶穌教導聖經真理時,祂的教導帶著權柄,不像當時的文士(經學家),教導空洞無物,沒有說服力(參《太》7:28-29)。也就是說,雖然文士熟悉聖經經文,卻不能發揮聖經所蘊藏的能力,叫人信服。
須知耶穌並不是猶太教的經學家。在當時的宗教領袖的眼中,祂是不學無術的無名之輩。為何祂能帶著權柄能力教導聖經呢?原因就是耶穌理解聖經真理的正意,而且深入淺出地教導人,叫人如久旱逢甘露,得到心靈滋潤,得到啟發。

2. 全面、透徹的理解
耶穌對上帝的話語理解透徹,所以他能總能一語道破宗教領袖曲解聖經之處。猶太人傳承下來的某些教導,看上去引用聖經,實際卻斷章取義,曲解原意。耶穌卻能深入淺出地說明聖經的原意,令聽者茅塞頓開。
我們這些當牧者的要知道,絕不是引用聖經教導人,便自動得到權柄能力。我們若不恰當地引用經文、強解經文、斷章取義,聽者只會認為我們強詞奪理,不但不服,還會反感。

3. 正意釋經的重要
猶太宗教領袖法利賽人,看到耶穌的門徒於飢餓時,在麥田動手掐麥穗吃,便責難他們,批評他們犯了安息日的規條(參《太》12:1-2)。
耶穌卻指出:法利賽人矯枉過正,滿以為自己守律法,卻絲毫沒有實踐律法中憐恤人的精神。耶穌引用聖經記載:大衛與跟從者在逃難時,祭司給予他們按例只供祭司吃的陳設餅。而且祭司在安息日也做工,卻不會因犯安息日規條而被定罪(參《太》12:3-8)
耶穌的話表明,法利賽人自命為宗教領袖和真理教師,卻沒有透徹理解聖經真理。他們只懂得經文的表面字句,卻忽略聖經的綱要原則——愛上帝、愛人。因此,他們雖然讀過大衛吃陳設餅的經文,也知道祭司在安息日做工,原該知道上帝喜愛人憐恤別人,勝過以律法規條來指斥人,他們卻仍然沒有體諒門徒只是因飢餓而掐麥穗吃,並非存心犯規條。他們就是找岔子。
耶穌不慌不忙地引用聖經,回應法利賽人對門徒的攻擊,精準地道破他們的理虧、他們對聖經的曲解——聖經並非要設立規條來禁制人的自由,乃是要讓人學習憐恤別人、享受平安的生活。那才是設立安息日的用意!

4. 明白聖經的精義
耶穌的教導讓我們明白,準確、完整地理解聖經經文,是何等重要!牧者和長輩若只是引用聖經來指斥人違反規條,卻絲毫沒有憐恤、體諒人的聖經精神,就會引發人的反感、不服,更可能使人以為,聖經是失靈的鬧鐘,已與時代脫節,於是厭惡聖經。
這樣說來,教導聖經的人失去權威,乃因對聖經的理解有偏差,並把曲解的經文強加在別人身上。這些的教學,怎麼可能具有改變人的能力?

 
二、以愛、憐憫服事
聖經記載,耶穌的教導不但叫人茅塞頓開,明白聖經真理,祂更因謙卑服事時所流靈的關愛、憐憫,而自然贏得愛和尊敬。

1. 真誠關愛憐恤人
耶穌真誠地關愛人,遠勝有口無心的經學家——只在嘴巴上談論聖經,卻對人沒有憐恤情感。
耶穌動了慈心,伸手摸那滿身長大痲瘋的病者,使他得醫治(參《路》5:12-13)。這不但使人發現耶穌大有能力,更感到祂的恩慈、憐愛,遠超當時的宗教領袖。配合以耶穌的聖經真理教導,自然打動人心,信服上帝的道,對耶穌也尊敬、信服。

2. 不為揚名而服事
耶穌醫治人後,沒有到處宣揚、博取好名聲,反而叮囑病人不要張揚,只須感謝上帝的恩典。祂的表現,顯示出祂對人真實的關愛。難怪人們紛紛前來聽道和尋求幫助(參《路》5:14-15)。

3. 謙卑服事作榜樣
耶穌既是天地的主,也是門徒的老師,卻因為愛而放下身段,像當時的奴僕服侍主人那樣,替門徒洗腳,給他們樹立了用愛心彼此服事的榜樣(參《約》13:1-15)。這謙卑服事的愛心榜樣,深深感動使徒約翰,叫他銘記於心,60年後仍能仔細描繪那場景、情節(參《約》20:30-31)。

4. 犧牲救贖人信服
耶穌因愛世人而受苦,死在十字架上。因敬畏上帝和愛人,祂“罵不還口,受害不說威嚇的話”。那忍受冤屈、苦楚的榜樣,令使徒彼得永誌不忘。故此彼得教導人,要效法基督忍受苦難,不要存苦毒的心罵那些傷害我們的人(參《彼前》2:19-24)。
耶穌的犧牲救贖感動人心,印證了祂的教導:“正如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”(《太》20:28)
這樣說來,教導聖經的人失去權威,是因為像當時法利賽人那樣,“能說,不能行”(參《太》23:3),以致教導沒有說服力,生活沒有感染力。

 
三、門徒訓練的實踐
若是我們讀《馬太福音》28章18-20節,懂得了那是主耶穌頒布給教會的大使命,然而,卻沒有仔細理解內容,忽略應用的對象和實施的方法,便會失去主應許的同在,缺乏屬靈的能力。

1. 使萬民作主門徒
大使命的中心既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,教會和基督徒都當實踐這宣教使命,委身傳福音,也努力培訓人作主的門徒,像主耶穌那樣做好門徒訓練的工作。須知道宣教並不只是在教堂或教室裡談論,乃是在全世界行動。因此,關愛世人、實踐宣教的行動,才是叫會眾信服真理的基礎。
不少人以為,宣教只與教會和差會有關,卻忽略了宣教也和家庭緊密相連。
“使萬民作主的門徒”,這“萬民”不也包括我們的子女嗎?教會若不給會眾進行門徒訓練,又忽略教導家長在家裡做門徒訓練,那麼會眾與信二代沒有接受過健全的門訓,怎會懂得跟從主、作主門徒的意義?如何有心志、能力,帶著使命感,活出豐盛的生命呢?

2. 全面學習主真理
耶穌說,門徒訓練是使信主的人,在教會裡靈命成長,又遵守主所吩咐的教訓(參《太》28:19-20)。因此,教會裡的團契生活、聖經學習與實踐操練,都是重要的。這提醒家長,若輕忽自己和子女一起參加教會團契聚會和主日學,又沒有彼此勉勵去實踐真理教導,便失去教導的權柄。
學習聖經與教導聖經固然重要,但學習的途徑與教導的方式,也是值得重視的。聖經啟示我們,學習聖經與操練實踐的最好場所,是生活!父母應當抓住所有的機會,與子女談論如何將所學習的真理應用在生活上(參《申》6:4-9)。
我並不否定按卷研經的重要性,但我認為,主日學按卷研經的傳統做法,應當適時更新——耶穌時代早已有舊約經卷,聖經卻沒有記載,耶穌以按卷研經方式教導門徒,又吩咐他們那樣教導別人。
耶穌乃是按不同的主題引用聖經,並用多元化的教學法,教導群眾和門徒,如何在生活不同層面,將真理實踐出來。這給我們提醒,可考慮適當調適,把經卷化研經留待進深學習階段,先運用與時並進的教學法,讓會眾和子女興趣盎然地學習聖經,在不同生活層面應用真理。

3. 全人受訓學實踐
耶穌給門徒提供的門徒訓練,是全人的訓練,包括屬靈智慧、體能健康、靈命品德、人際關係,這4個層面的均衡成長(參《路》2:52)。
祂教導門徒在不同層面的真理應用,還教導他們辨別異端(參《太》5-7章)。又警誡他們,不要像假先知,道貌岸然地披著真理教師的外衣,卻講假話,荼毒人心——只靠漂亮話攏絡人心的行徑,會因自己不遵行真理而失去能力,無法結出生命果子(參《太》7:15-23)。
耶穌還給門徒安排機會,實踐所學,讓他們可以學以致用(參《路》9:1-6)。祂甚至容許他們受到宗教領袖刁難,然後示範如何應用聖經回應質詢,徹底破解攻擊(參《太》12:1-12)。
藉著耶穌的榜樣,家長可以思考:當自己遇到困難、挑戰時,當怎樣帶領家人一起讀經、祈禱,尋求上帝的心意,並憑信心,按真理而行?

4. 生命傳承得建立
我們總想“多快好省”,叫教會人數快速增長,卻忽略門徒生命的建造——前者是數量的增長,後者是質素的成長。耶穌傳道、領多人回轉歸向上帝時,也積極做門徒訓練,讓門徒在學習與服事的過程中,成長、更新、改變,願意委身跟從主,走人生道路。
在耶穌的悉心訓練下,門徒理解並認同祂的價值觀,生命也更新改變。門徒發現,耶穌看似是軟弱的,卻是剛強的;看似是失敗的,卻成就上帝永恆的救贖計劃。
性情暴躁、被稱為雷子的門徒約翰,生命轉化,成為教導與實踐彼此相愛真理的牧者。他原來不擇手段地爭取揚名,後來卻隱藏自己、高舉基督(參《約》21:20。約翰在《約翰福音》中匿名,只稱自己為耶穌所愛的那門徒)。這讓我們看見,耶穌通過門徒訓練而傳承生命的能力。
我並不否定,以利亞訓練以利沙的那種一對一門訓,有深度意義。然而,既然耶穌採用團隊式的門訓,並從中再挑選具潛質的彼得、雅各、約翰,作精英培訓(參《太》17:1-13),我們也當重視門徒訓練,建立教牧與長執團隊,同心協力,各獻所長,配搭合作,按主心意,培育下一代門徒,作主精兵。
這樣說來,教導聖經的人失去權威,是因為未能效仿耶穌以生命為榜樣培訓門徒,以致講話沒有說服力,生活沒有感染力,教養沒有生命力。
 
結語
權威的管治領導和教導牧養,只能帶來短暫的震懾、畏懼的服從。耶穌的全人生命牧養,卻能使人生命徹底轉化,甘心順服。教會和家庭,如此一代又一代地被豐盛生命所建立,以恩典和真理牧養,茁壯成長,擴展增長。因此,不要埋怨權威扁平,乃要追求生命傳承。
(劉志良)

愛的真諦_愛人

加拉太書第五章22-23
聖靈所結的果子,就是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。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。

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
4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5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6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7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8愛是永不止息。

愛是恆久忍耐+恩慈;
不嫉妒、(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)
不自誇、(謙卑)
不張狂、(虛浮的榮耀)
不做害羞的事、(指不合宜或魯莽的事)
不求自己的益處、(不要單顧自己的事)
不計算人的惡、(饒恕)
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
凡事包容、相信、盼望、忍耐。
愛是永不止息。(永不敗落,永不衰殘、永不消失、永不終止)
永不止息:真愛的熱火不被冷水澆熄,8凡事都不可虧欠人,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(永不止息),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。(羅13:8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羅馬書第五章
1我們既因信稱義,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 神相和。2我們又藉著他,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,並且歡歡喜喜盼望 神的榮耀。3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;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4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;5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。

愛的歷程:
相信神>>與神和好>>
恩典>>患難>>忍耐>>老練>>盼望>>不至於羞恥>>神的愛澆灌
>>以神為樂

1在盼望中歡歡喜喜(羅1~2節)
2在患難中歡歡喜喜(羅5節)
3在神裡面歡歡喜喜(羅5~11節)

喜樂的泉源蒙神拯救:保羅在獄中失去自由,然而他的內心卻是歡喜自由的。因為他蒙耶穌的救贖,且願意一生一世為主耶穌拯救的福音來傳道。
喜樂的泉源是愛慕神: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,卻是愛祂,如今雖不得看見,卻因信入祂而歡騰,有說不出來、滿有榮光的喜樂。(彼得前書1:8)
喜樂的泉源在主裡面: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;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;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。(詩篇16:11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聖靈的九種果子
7信實>>8.溫柔>>9.節制>>4.忍耐>>5.恩慈>>6.良善>> 1.仁愛>>2.喜樂>>3.和平    

聖靈的九種果子與愛的真諦
1.仁愛:不嫉妒、不求自己的益處。
2.喜樂:不喜歡不義、只喜歡真理。
3.和平:不計人的惡、凡事包容。
4.忍耐:恆久忍耐、凡事盼望。
5.恩慈:有恩慈。
6.良善:不作害羞的事、不喜歡不義。
7.信實:凡事相信。
8.溫柔:不輕易發怒。
9.節制:不自誇也不張狂。

羅馬書: 第十三章
9愛人不可虛假。惡,要厭惡;善,要親近。
10愛弟兄,要彼此親熱;恭敬人,要彼此推讓。
11殷勤,不可懶惰;要心裡火熱,常常服事主。
12在指望中要喜樂;在患難中要忍耐;禱告要恆切。
13聖徒缺乏,要幫補;客,要一味地款待。
14逼迫你們的,要給他們祝福;只要祝福,不可咒詛。
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
16要彼此同心;不要志氣高大,倒要俯就卑微的人。不要自以為聰明。
17不要以惡報惡;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。
18若是能行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。

「愛人如己」
9法律的命令規定:「不可姦淫;不可殺人;不可盜竊;不可貪心。」這一切以及其他的命令都包括在「愛人如己」這一條命令裡面了。10一個愛別人的人,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。所以,愛成全了全部的法律。(羅13:9-10)

價值

天父不會因你受傷就抹滅你的價值, 因為你屬他,他非常的愛你,非常的喜歡你,要記得你是尊貴有價值的,你是被重價贖回的,值得被愛和醫治的, 給親愛的你。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, 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 因他受的刑罰, 我們得平安;  因他受的鞭傷, 我們得醫治。 我真愛的人耶穌, 我遠...